武器性能
研制背景編輯本段
1982年后,中國航天部二院四部進行了總體方案分析,配合四院完成了一、二級2米直徑和三級1米直徑固體發動機的模樣研制,二院四部還提出了第三級并聯儀器艙的設計方案,從而保證導彈射程滿足遠程潛射導彈的指標。以此為基礎,中國國防科工委召開的歷次相關會議確定新型彈道導彈是一種遠程導彈。與此同時,二院還進行了陸基機動性遠程固體彈道導彈的總體方案分析論證。
1986年,兩種新型導彈的最終方案通過論證,正式啟動預研,并將陸基遠程導彈命名為東風-31,?;h程導彈命名為巨浪-2,同年根據調整的分工,東風-31和巨浪-2的研制工作由航天部二院轉給航天部一院,而二院則負責巨浪-1導彈的研制定型和東風-21彈道導彈的增程工作。
研發歷程編輯本段
研發過程
1990年,巨浪-2彈道導彈正式開始研制,基于陸海兼顧的設計原則, 巨浪-2導彈和東風-31導彈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陸基的東風-31導彈研制難度較低,對它的需求也更迫切,研制的優先級也更高。且在1991年,中國巨浪-1彈道導彈定型成功,成功解決了潛射彈道導彈“有無的問題”,因此綜合考慮先進行東風-31導彈的研制。
1999年8月2日,東風-31導彈首次發射成功,同年巨浪-2導彈經爭論多年后也正式立項,由中國航天部一院和二院聯合研制,簡稱東風下海工程,新研制的的094型戰略核潛艇是巨浪-2導彈的載體。巨浪-2導彈正式立項雖然晚,但經過20世紀90年代總體設計的反復斟酌和篩選,以及東風-31導彈對一二級大型固體發動機的驗證,研制最初還是比較順利的。
2003年8月,巨浪-2導彈陸上發射臺的發射試驗成功,2005年6月16日傍晚的試射中,中國海軍在青島附近 的核潛艇試射一枚巨浪-2導彈,在新疆內陸的沙漠地帶著彈。巨浪-2導彈第一階段的基礎飛行試驗相對順利,由于缺乏研究水下發射固體燃料導彈的經驗,后期飛行試驗卻由于水下發射技術問題屢遭波折,水下發射技術成了巨浪-2導彈研制的主要障礙之一,2006年在發射改進版的巨浪-2導彈時失敗,2008年進行了一次成功發射。
巨浪-2導彈得益于早期大量的準備工作,很快生產出模型彈進行試驗,先后進行了陸臺陸筒發射試驗,使用200號試驗潛艇進行了水面狀態發射并獲得成功,但在水下發射上卻遇到了大量問題,跟據國防基礎科研項目《大尺寸回旋體垂直發射吹水載荷特性研究》的論文,巨浪-2導彈前四次水下實彈發射試驗中,先后有三次發生了出水后彈體結構斷裂的問題。
2009年前后,巨浪-2導彈由于彈體結構不足或者大型潛射導彈出水的潰滅壓力考慮不夠等,導致導彈發動機和彈體部分損壞,出現發動機無法點火甚至爆炸的故障。由于多次實驗試射失敗,研制團隊的設計師們通過彈體結構補強以及一些技術的使用,降低了出水潰滅壓力沖擊的影響,針對水下發射試驗設施的不足,補建了試驗設施,經過一年多的研討、改進和測試,2010年試驗再次啟動,2010年12月27日,巨浪-2導彈在200號艇水下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2011年7月和12月,巨浪-2導彈定型試驗成功,2011年8月,中國航天部一院召開祝捷大會,慶祝巨浪-2導彈 圓滿成功,時任中國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也發來賀電。
2011年12月30日,巨浪-2導彈在中國遼寧附近海上進行了實彈試射。2012年和2013年,巨浪-2導彈繼續進行了試驗。
2013年12月22日,094型戰略核潛艇成功執行了巨浪-2導彈的水下發射試驗,標志著其研制基本完成。2014年,094型戰略核潛艇已裝備巨浪-2導彈在西太平洋地區進行戰備巡邏。
問題總結
巨浪-2導彈開始實際的水下發射試驗后,問題很多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潛射彈道導彈和陸基彈道導彈雖然都是彈道導彈,但水下 發射技術卻是一道難關,需要大量的試驗和經驗。中國雖然研制過巨浪-1彈道導彈,但主要是二院進行的,而巨浪-2導彈最終卻交由一院負責,其雖然研制了東風-5和東風-31等洲際導彈,但卻對潛射彈道導彈的水下發射技術知之甚少;②中國只有巨浪-1導彈的研制經驗,而且上馬研制比較倉促,研制時使用“臺、筒、艇”的獨創程序,雖然節約了研制試驗費用,但也導致缺少大量必要的水下發射試驗設施,對潛射導彈復雜的水動力環境不甚了解,對導彈水下發射技術掌握不充分;③鈍頭的巨浪-2導彈和尖頭的巨浪-1導彈水下特征區別巨大,而從巨浪-1這種2000公里級別的中程導彈到巨浪-2這種8000公里級別遠程導彈技術上的巨大跨越,導致嚴重缺乏水下試驗數據和模擬能力;④1999年10月,中國中央軍委賦予031型200號潛艇實驗發射巨浪-2導彈的試驗發射任務,200號潛艇當時不僅老舊已經歷經了4次改裝,而且早已封存多年,艇員也是不同的單位抽調組成的,沒有一個人執行過實彈發射任務。以上這些復雜情況,出現問題在所難免。中國科研人員最終借鑒了SS-N-20導彈和法國M-51彈道導彈的主動空泡增強技術,并加強巨浪-2的彈體結構,對姿態控制系統也進行了改進,才解決了飛行試驗的障礙,不過增加的質量影響到了導彈的射程和投擲能力。
導彈性能編輯本段
設計特點
巨浪-2彈道導彈與東風-31導彈外形有重大的區別,雖然是姐妹型號,但巨浪-2導彈并不是東風-31導彈的潛射改進型,巨浪-2在東風-31首次試射成功后才正式立項,使其可以運用諸多新技術,兩者之間更類似俄羅斯布拉瓦與白楊M導彈的關系。
彈型結構
巨浪-2彈道導彈相比巨浪-1導彈技術跨度大,面臨高起點技術難度大等困難,尤其以水下發射問題最為突出。不 同于主要考慮出水后氣動優化的巨浪-1導彈,為了兼顧水下水動和空中氣動,巨浪-2導彈使用了類似蘇聯941型戰略核潛艇(即臺風級)使用的SS-N-20彈道導彈的雙頭罩技術。水下外部鈍頭整流罩優化水下外形,出水后拋棄外罩,使用類似巨浪-1導彈的尖頭罩,飛出大氣層后拋棄內部尖頭整流罩,尾部繼承了巨浪-1的防水尾罩設計。雙頭罩和尾罩設計雖然優化了外形,但加長了導彈長度,這是巨浪-2導彈長度偏長,以及094型戰略核潛艇“龜背”高聳的重要原因,這都是有待改進提高的地方。
巨浪-2導彈雖然使用尖頭罩,但從研制背景和初衷看,也使用了多頭分導技術,可以攜帶釋放多個核彈頭,兩者并不矛盾,美國的UGM-27C彈道導彈(即“北極星”A3導彈)的尖頭整流罩內就有多個核彈頭。巨浪-2導彈的性能要比“北極星”A3強得多,它第一級和第二級發動機為兩米直徑的大推力發動機,導彈發射質量也高,如果同樣攜帶3枚核彈頭的話,射程也要遠得多。
推進系統
巨浪-2彈道導彈的固體發動機于1979年就開始了預先研制,1983年,航天部四院的兩米直徑大型固體發動機 FG-06和FG-07先后完成地面熱試車,并獲得圓滿成功。固體發動機技術的重大突破,為第二代新型固體戰略導彈的立項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航天部二院經過論證分析,排除了繼續使用巨浪-1導彈1.4米直徑固體發動機的方案,最終確定了研制三級遠程導彈的方案, 初步決定第一級和第二級使用兩米直徑發動機,第三級使用一米直徑發動機的基本設計,并提出“陸海兼顧,技術通用”的總體方案。
巨浪-2彈道導彈發動機最初計劃一級發動機為高強度鋼殼體,二級發動機是玻璃鋼殼體,而世界先進國家已經使用以高性能碳纖維和芳綸為代表的復合材料殼體,其中美國的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三級發動機全部使用了高性能的IM-7/T-800碳纖維,航天部一院的科研人員根據中國導彈工業技術水平工藝能力和導彈性能要求設計了大量技術方案并進行了篩選,并結合中國技術工藝能力的進步最終確定,固體發動機中使用芳綸纖維殼體以降低發動機結構質量,碳碳復合材料可拋延伸噴管減少導彈長度,還使用了高比沖的N-15推進劑。通過降低結構質量、提高推進劑比沖,雙管齊下提高了投擲能力,以滿足射程超過8000千米、并使用分導式多彈頭(MIRV)的高性能指標。
攻擊能力
巨浪-2彈道導彈原型可攜帶1枚25萬噸級核彈頭,或者3枚4至6萬噸分導彈頭,射程約7500至8000千米。巨浪-2導彈甲型可攜帶3枚25萬噸分導彈頭或6枚4至6萬噸分導彈頭,射程約為7200至9500千米,若攜帶三個分導彈頭,射程約10500至11000千米。巨浪-2導彈乙型攜帶3枚25萬噸彈頭或7枚4至6萬噸分導彈頭,射程約為8200千米。
巨浪-2彈道導彈是一款潛射洲際導彈,要裝載到094型戰略核潛艇上,必須盡可能減小長度。所以,與美俄法等國的潛射洲際導彈一樣,導彈第三級發動機與彈頭母艙采用“同心圓”式套件設計。即圓柱形的第三級發動機在中心,彈頭環繞著第三級發動機布置,為了平衡重心,必然是一款多彈頭導彈,至少攜帶3枚核彈頭。3枚彈頭、加上彈頭母艙的重量,其射程一般被認為大約只有8000公里左右。在射程8000公里時的投擲能力可達600~700千克,理論上可投送3~4枚100千克質量的核彈頭,性能接近俄羅斯布拉瓦潛射導彈的水平,但與美國現役的“三叉戟II”導彈仍有很大差距。
發展改進編輯本段
彈體參數 | 巨浪-2 | 巨浪-2甲 | 巨浪-2乙 |
彈長 | 約13米 | ||
彈徑 | 約2-2.2米 | ||
彈重 | 約40-42噸 | 約46噸 | 約52噸 |
戰斗部 | 1050-2800千克 1枚25萬噸彈頭或3枚4至6萬噸分導彈頭 | 3枚25萬噸分導彈頭或6枚4至6萬噸分導彈頭 | 3枚25萬噸彈頭或7枚4至6萬噸分導彈頭 |
導彈射程 | 約7500-8000千米 | 約7200-9500千米 | 約8200千米 |
命中精度 | CEP約300米 | CEP約200至300米 | CEP約200米 |
制導方式 | 電羅經、彈道計算機、激光陀螺、天文導航、慣性和GPS | ||
動力裝置 | 三級,一級固體,二級液體,三級固體 | 三級固體 | |
發射方式 | ?;聭鹇院藵撏Оl射 |
評價影響編輯本段
中國堅持最小核威懾的戰略,沒有必要攀比并確保摧毀能力,巨浪-2導彈構成的水下二次反擊能力,將和東風-31導彈構成的陸上核打擊能力結合,為中國提供雖小但堅實可靠的核保護傘。巨浪-2導彈的研制成功,是中國科研人員在薄弱的技術基礎上不懈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過程,這其中既有早期幾乎看不到趕上希望時的堅持,也有缺乏經驗付出的代價,既有接近成功時的挫折,更有試驗成功后的歡欣。(網易)
巨浪-2彈道導彈的成功,使中國開始建立可靠的?;送啬芰?,二次核打擊能力建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不過畢竟是20多年前開始研制的產物,而當時中國的火箭導彈技術還相對落后,它的性能并不能讓人滿意。在研制過程中錘煉 出來的專業研制隊伍,為型號未來發展夯實了基礎。未來應用新技術后,巨浪-2導彈的性能還將有小的提高,在未來很多年里承擔中國核威懾主力的重任。(新浪網)
巨浪-2彈道導彈射程8000公里,要前出至夏威夷一帶,才能打擊美國東海岸。中國094型戰略核潛艇要用巨浪-2導彈打擊美國西海岸,就需要前出至西太平洋;要覆蓋位于東海岸的紐約、華盛頓,更是需要前出至夏威夷一線。中國核武庫規模小、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在這樣的前提下,二次核反擊就必須能夠覆蓋紐約、華盛頓這些政治經濟中心,才會對美國有足夠的核威懾力。
2013年11月14日,美國國會發布一份涉華報告,中國巨浪-2已經具備攻擊美國本土的實力。作為我國?;肆α康闹黧w,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具有令人恐怖的威力。巨浪-2憑借核潛艇的超強隱秘能力,因此發起突然襲擊的可能性大,讓敵人措手不及。
2016年7月,在中國某地出現了疑似094A戰略核潛艇的圖片在媒體上曝光,該艇較之前的094核潛艇外形有改進,采用了新的圍殼造型,然而,其最大的變化在于"龜背"結構的升高,這意味著094A裝備了更新型的彈道導彈,按照巨浪-2導彈的發展軌跡,這種導彈應該就是射程增加至12000公里的巨浪-2乙型彈。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軍事戰略、軍事時事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