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性能
研制歷程編輯本段
“飛弩”6是外銷名稱,它曾經在展覽中用過“飛鷹”6的型號名稱,在我軍裝備系列中用“紅櫻”6序號。
“飛弩”6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的照片在2000年第3屆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2002年第4屆航展則首次公開展出了武器系統實物?!帮w弩”6采用被動紅外尋的制導,具有準全方位攻擊目標和抗背景及地面干擾、紅外誘餌。借助計算機進行信息分類、信號處理、抗干擾邏輯判斷,使它可以準全向攻擊,并具有抗背景及地面目標干擾、紅外誘餌和紅外調制干擾能力。
“紅纓”6在我軍一線部隊和上海、江蘇等發達沿海地區的民兵中都有裝備。2000年7月,在代號“207演習”中,巡航導彈靶標突破野戰軍高炮和地空導彈攔截,被上海民兵胡惕發射“紅纓”6首發命中,空中開花,首開民兵打巡航導彈靶標記錄。2006年5月30日,南京市鼓樓區湖南路女子民兵連“紅纓”6導彈分隊訓練40天以后,參加全省民兵預備役防空兵實彈射擊考核,南京市兒童醫院女射手花婷首發命中靶標、凌空開花,開創了全國女民兵首次使用“紅纓6”導彈命中目標的紀錄。
基本參數編輯本段

目標最大速度(尾追攻擊):300米/秒
作戰高度:15-3500米
作戰距離:500-5000米
單發命中率:70%
尋的器類型:角錐形4單元紅外探測器
基本系統重量:16千克
導彈長度:1495毫米
導彈直徑:72毫米
導彈介紹編輯本段

導彈直徑72毫米,長1.495米。導彈尾部有4片固定彈翼,前部有4片控制舵。引導頭前方是金字塔形,有一個4單元紅外探測器。
戰斗中的FN-6系統包括一個光學瞄準裝置,安裝在發射筒左側,發射筒前部上方還安裝有敵我識別器。電池和冷卻器安裝在發射筒前下方的握把上,系統全重16千克。
結構特點編輯本段
FN-6單兵便攜型防空導彈有可以附加的識別天線,有利于區別敵我目標;它的頭部是菱錐狀,很有特色。采用菱錐狀頭,是因為法國人通過風洞研究,發現菱錐狀比較傳統的圓形頭減少風阻,有利提高單兵防空導彈的速度,盡快追上目標。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軍事戰略、軍事時事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