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性能
追溯來源編輯本段
東風31A和東風31AG,名稱中的字母"G",即"改進型"之意,也就是說東風31AG是東風-31A的改進型。但東風-31AG更多具體參數沒有對外公開,網絡沒有收集,歡迎填充。
正式亮相編輯本段
2017年7月21日~7月26日內部開放,7月27日起面向公眾開放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在室內展廳,一款名為DF-31AG的新型戰略彈道導彈模型亮相,這很有可能是在DF-31A基礎上改進的“核常兼備”版洲際彈道導彈;
2017年八一建軍節閱兵式上,壓軸出場的是戰略打擊方陣,其中代表核導彈方隊亮相的兩款裝備是東風-31A和東風31AG。
2019年10月1日,作為受閱裝備方隊的壓軸巨陣,由7個型號導彈方隊組成的戰略打擊模塊,駛過天安門。
性能提升編輯本段
東風-31AG彈道導彈( 中國代號:DF-31AG),發射筒高 度相比與DF-31A型略高,采用了越野能力更強、機動性更高的8軸運輸-起豎-發射一體車( TEL)。該彈的發射筒上有條狀線路和檢修裝置,底部有緩沖墊層,類似DF-26中遠程彈道導彈的“無依托發射技術”。此外,該導彈的模型上可以看到類似俄“白楊”導彈的環控系統管線,表明其野外活動能力比此前的東風-31A有進一步提高 。
東風-31A導彈是中國第一種射程能夠覆蓋美國大部分目標的洲際核導彈,其射程在東風-31導彈基礎上提高了數千公里,目前是部署在中國腹地“ 長城工程”設施內的主要 核威懾力量。
而東風-31AG導彈是在東風-31A導彈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的型號,從導彈發射車的配置來看,它已經能夠依托公路網進行大范圍機動部署,將來該型導彈可能將采用洞庫和公路機動相結合的部署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
報道稱,東風31導彈是大陸研制的第二代戰略導彈系統,于1999年8月2日成功進行首次發射試驗。原型彈的射程只有8000公里,而改進的東風31A的射程增加到1.1萬公里以上,也提高了命中精度,但仍存一定的不足,首先是沒有分導式多彈頭能力,其次是不具備野外機動發射能力。所以,作為東風31A的后續改進,東風31AG洲際導彈使用了三種新技術,一是采用全驅動越野車底盤,提高導彈的機動能力;二是采用分導式多彈頭,提高突防能力;三是采用野外無依托快速發射,提高系統生存能力。
東風-31A曾在2015年抗戰勝利閱兵式上亮相過,而東風31AG洲際導彈則是這次建軍節閱兵式上首次展示,對于東風31AG,目前有一些信息推斷它和東風-31A相比出現了幾個改進,一是發射車由原先的拖掛車改為一體化發射車,野外機動行駛能力更強了;二是導彈的長度和直徑增加,因而射程增大1000千米,達到了1萬3千公里。
東風31A洲際導彈雖然采用了一系列先進技術,主要性能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但是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例如攜帶分導式多彈頭的數量偏少,導致打擊的范圍不夠;還有采用了半掛拖車進行機動,導致不具備野外機動發射能力。因此,對東風-31A導彈的改進便緊鑼密鼓的提上了日程。這次改進的結果,就是在此次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的東風31AG洲際導彈。東風31AG洲際導彈據稱采用了新型的核彈頭小型化技術,可以攜帶3-6枚分導式多彈頭,對較大范圍內的軟目標進行毀滅性打擊。困擾東風-31系列多年的載具問題,也隨著萬山公司獨立自主研制成功國內最長、裝載質量最大的WS51200型自行式超重型特種越野運輸車而得到解決:WS51200型迅速被改裝成一款具備TEL能力的彈道導彈發射車,用于搭載東風31AG洲際導彈導彈。在采用了WS51200底盤后,東風31AG洲際導彈可以實現"運輸-測量-起豎-發射"一體化,不需要預先準備發射場,發射車在機動過程中可隨時停車發射。為此,東風31AG洲際導彈的發射筒尾端也進行了改進設計,從外觀上看類似東風-26系列導彈的一體化緩沖動作筒,可以實現無依托發射。
報道評價編輯本段
核洲際導彈是超級大國之間維持戰略平衡的基石,目前五個核大國全面轉向固體洲際導彈,東風-31導彈的服役也填補了中國固體洲際導彈的空白。東風-31導彈自1999年首次試射以來不斷改進,其改進成果集大成者就是東風-31AG導彈,它顯著提高了中國核力量的威懾能力,成為中國核力量的頂梁柱之一。
據外國媒體稱一枚東風-31AG導彈可以攜帶多枚核彈頭,分導式多彈頭技術也增加了彈道防御的難度,加上更先進誘餌的使用,導彈防御系統不僅很難分辨出真假彈頭,就算能把真彈頭都認出來,也要發射多枚陸基攔截彈(GBI)攔截東風-31AG的核彈頭。即使按照兩枚GBI攔截一枚核彈頭的樂觀評估,東風-31AG導彈大規模服役后,這種新型洲際導彈的攻擊能力也壓倒了某些國家陸基中段防御系統的攔截能力,增強了我國的戰略核威懾能力。
東風-31AG洲際導彈還與時俱進的提高了洲際導彈系統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指揮通信性能,減少了對指揮操作人員的需求。自動化技術的進步也提高了導彈系統的維護性,降低了對維護保障的要求,具備多車合一甚至單車快速機動的能力。東風-31AG導彈系統不僅提高了快速機動和反應能力,也提高了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東風-31AG作為東風-31系列導彈改進升級的集大成者,它在2017年建軍90周年大閱兵上正式亮相,這種新型洲際導彈已經批量裝備火箭軍,成為我國陸基戰略核威懾的新長劍,在未來數十年時間里承擔起維護國際戰略平衡、保衛國家安全的重任。
另據美國《世界日報》網站7月24日報道稱,解放軍日前首度展出新型導彈東風-31AG模型,該導彈可能就是"核常兼備"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足以覆蓋夏威夷。
報道稱,解放軍是在建軍90周年主題展中曝光此新型導彈,據中國網站報道,東風-31AG是東風-31A的改進型,該導彈采用了越野能力、機動性更高的8軸運輸發射車。該彈的發射筒上有條狀線路和檢修裝置,底部有緩沖墊層,類似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的"無依托發射技術"。此外,該導彈的模型上可以看到類似俄羅斯"白楊"導彈的環控系統管線,表明其野外活動能力比東風-31A進一步提高。
報道稱,從導彈發射車的配置來看,它已經能夠依托公路網進行大范圍機動部署,將來該型導彈可能將采用洞庫和公路機動相結合的部署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報道稱,改進型洲際彈道導彈使用了眾多新技術,東風-31AG可能就是"核常兼備"洲際彈道導彈的先聲,未來該型導彈可能結合高超音速滑翔戰斗部,用于攻擊大型水面艦艇、堅固地面設施等目標。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軍事戰略、軍事時事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