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M88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牌 號 M88用 途 軍用渦扇發動機類 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國 家法國廠 商 國營航空發動機研究制造公司 [閱讀全文:]
摘要: AL-31F第四代航空發動機是由俄羅斯留里卡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研制的帶加力燃燒室的渦扇發動機。該聯合體前身是留里卡設計局,組建于1946年,是前蘇聯主要的戰斗機發動機設計局。 [閱讀全文:]
摘要: 航向陀螺儀(directional gyroscope),利用陀螺特性測量飛機航向的飛行儀表。陀螺轉子高速旋轉時,其旋轉軸具有方向穩定不變的特性。因此方位陀螺儀在飛機轉彎時,雖然儀表殼體隨著飛機轉向,但陀螺轉子仍穩定在一定方位上,航向刻度指出了飛機所轉過的角度。由于飛機所在位置的地理北向隨著地球自轉和飛機的運動而不斷地相對于慣性空間轉動,所以需隨時修正陀螺自轉軸的指向,才能正確地測量飛機航向角。航向陀螺儀在長時間內測量航向的精度較低,故常用來測量飛機轉彎時航向角的變化。 [閱讀全文:]
摘要: 裝備展示在2010年7月19日第47屆范堡羅航展,巴基斯坦空軍的FC-1“梟龍”戰斗機也參展了。隨機一起參展的還有該機能夠掛載的各種武器和機載吊艙系統,這也是WMD-7機載光電瞄準吊艙首次在世人的面前公開亮相。不過因為重點展示的是FC-1“梟龍”戰斗機,所以對于這個吊艙,除了型號名稱,其他的信息很少。 這次珠海航展,WMD-7機載光電瞄準吊艙正式作為正式展品出現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展臺上。[閱讀全文:]
摘要: 據“雪豹-E”相控陣雷達研制單位“法扎特隆”研究所公布的數據,該雷達在對空作戰模式下可同時探測和跟蹤30個目標,并同時引導2枚半主動雷達導彈的攻擊,或者同時引導8枚主動雷達導彈進行攻擊,攻擊過程中允許其中4個目標的距離超過300千米。這意味著蘇-35BM已具備了使用R-37或KS-172超遠程空空導彈發達飽和攻擊的能力?!把┍?E”的最大功率為20千瓦,最遠可探測到400千米外10000米高空雷達反射截面僅3平方米的目標,并且其迎頭截獲距離至少可達到350-400千米,尾追截獲距離至少為150千米。其對反射面積僅0.01平方米的“隱形”目標(如隱形飛機和巡航導彈)探測距離為90千米。"雪豹"E雷達除了擁有超大視角外,還有非常遠的探測距離,同現役的多種雷達相比,該雷達發現、跟蹤和摧毀空中目標的距離最遠可以達到400千米。而在執行對面攻擊任務時,該雷達可以根據任務需要,繪制出低、中、高各種分辨率的完整地面和水面圖像,并能夠排除水面上的雜波干擾,探測和跟蹤水面上的各種目標。在執行對面攻擊任務時,"雪豹"E雷達在跟蹤地面和水面目標的同時,還能夠隨時應對來自空中的威脅,并能夠引導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完成精確攻擊。[閱讀全文:]
摘要:
渦輪發動機通過增加空氣流過發動機的速度來產生推力。它包括進氣道,壓縮器,燃燒室,渦輪節,和排氣節。
[閱讀全文:]
摘要:
飛機操縱系統,是指傳遞駕駛員或自動駕駛儀的操縱指令,驅動舵面和其他機構以控制飛機飛行姿態的系統。根據操縱指令來源,可分為人工操縱(又可分為主操縱系統和輔助操縱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主操縱系統是通過駕駛桿(或駕駛盤)和腳蹬,即中央操縱機構來控制飛機的升降舵(或全動平尾)、副翼和方向舵的操縱機構來控制飛機飛行軌跡和姿態。輔助操縱系統包括調整片、襟翼、減速板、可調安定面和機翼變后掠角操縱機構等,用于控制飛機的運動狀態。它們的操縱僅是靠駕駛員選擇相應開關、手柄位置,通過電信號接通電動機或液壓作動筒來完成。自動控制的指令來自系統的傳感器,能對外界的擾動作出反應,以保持規定的飛行狀態。常用的自動控制系統有自動駕駛儀、各種增穩系統和主控操縱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的工作與駕駛員人工操縱相互獨立、互不妨礙。飛機操縱系統隨著飛機的發展經歷了由簡單初級到復雜完善的發展過程,先后出現了人工機械系統、助力器操縱系統和電傳操縱系統。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了多余度設計的電傳操縱系統,使用電信號和相應開關或手柄,以及導線電纜和電動執行機構來操縱舵面。已在許多民用飛機上使用。
[閱讀全文:]
摘要:
吊艙是指安裝有某機載設備或武器,并吊掛在機身或機翼下的流線型短艙段??晒潭ò惭b(如發動機吊艙),也可脫卸(如武器吊艙)。加裝吊艙可以使飛機擁有其本身所不具備的功能,加裝吊艙通常需要機載電子設備的支持和考慮飛機的整體空氣動力。
[閱讀全文:]
摘要: 英國頭盔有限公司生產的英國托普-特克Ⅳ式頭盔頭盔,可防各種槍彈和有害液體對頭部、頸部和面部的傷害。除已裝備英國警察部隊外,還大量向外出口。[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