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了滿足當時的蘇聯海軍對中型直升機的進一步需求,前蘇聯米里設計局在原米-8直升機的基礎上,研制了米-14單懸翼岸基反潛直升機,本機在1974年首次試飛,北約代號“霧霾”。由于進行新一批的直升機的研制和對米-8的該進,米-14沒有在蘇聯海軍長時間的服役,逐漸的在被米-8等機型繼續代替。[閱讀全文:]
摘要: A-29“超級巨嘴鳥”戰機,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及美國內華達山脈股份公司開發的一款輕型螺旋槳戰機,該飛機將被用來實施高級飛行培訓、空中偵察和輕型空中支持等任務,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高級教練機和輕型攻擊機之一。原型機于1999年試飛成功,采用了先進的加拿大普惠PT6A-68C渦槳發動機,乘員有凱夫拉防彈纖維內襯層保護,“玻璃化”的座艙有兩個豪華平視顯示器,美軍標準MIL-STD-1533數據總線、無線數據鏈。曾被出口至哥倫比亞、委內瑞拉、阿富汗等國家。[閱讀全文:]
摘要: “野鴨”飛機,是上世紀40年代美國格魯曼公司為美國海軍和海岸警衛隊生產的一款兩棲型反潛水上飛機。 它是當時民用市場上的成功機型“鵝式(Goose)”兩棲飛機的小型版,美國海岸警衛隊稱之為J4F。[閱讀全文:]
摘要: P-2海王星巡邏機(英文:P-2 Neptun e)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設計生產的一種海上巡邏機,被世界許多國家所采用,主要用途為海上巡邏、偵察和反潛作戰,該機可以外加2具噴氣引擎達成螺旋槳和噴氣雙引擎模式,低速巡航時可以只啟動螺旋槳系統,高速時則同時啟動4具引擎。[閱讀全文:]
摘要: 卡-25是前蘇聯卡莫夫設計局研制的雙槳共軸式艦載直升機,主要任務為探測敵方的核潛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予綽號“激素”。1961年7月,該機的原型機在前蘇聯航空節上進行了首次飛行表演。主要型別:卡—25A,基本型;卡—25B,電子戰型;卡—25C,通用搜索救援型;卡—25K,民用起重型。1966—1975年共生產460架。 卡-25是艦載直升機的重要的型號,曾出口到印度、保加利亞、敘利亞、越南和南斯拉夫,并參與了蘇伊士運河的掃雷工作,服役時間長達30年。1982年,全新設計的卡-27服役后,卡-25逐步被取代。[閱讀全文:]
摘要: 格魯曼AF“守護者”是美國海軍列裝的首款反潛戰艦載機。這是一款雙機組飛機,一架用于搭載探測設備,另外一架用于搭載武器系統。1955年8月,“守護者”被格魯曼雙發S-2“跟蹤者”反潛機取代?!笆刈o者”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列裝的體積最大的單發活塞動力艦載機。[閱讀全文:]
摘要: 艦載卡-27艦載直升機 卡莫夫率領設計局開始了卡-25后續型——卡-27的研制工作。從性能上看卡-27應該算是第三代艦載直升機,該機的綜合作戰能力幾乎是卡-25的兩倍,而且卡-27其外形尺寸和卡-25基本相同,因此可以方便地使用原來為卡-25提供的設施,如升降機和機庫等,而不需要作一丁點修改。[閱讀全文:]
摘要: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盟軍生產了大量的JRF“鵝式(Goose)”飛機,格魯曼公司獲得了制造兩棲機的寶貴經驗,公司決定著手研究全新的后繼機,以取代早期生產的犁號,這種新飛機在尺寸上是它的前輩的三倍。 這一研究結果就是G-64“信天翁”,它們繼承了早期格魯曼兩棲機的特色,有著懸壁式高翼、主起落架可收入機身兩側。 命名為UF-1/2(后來又重新命名為U-16)。[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