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轟運教-7,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中國西安飛機工業公司在運7-100公務機的基礎上改進研制的雙發渦輪螺旋槳教練機,加裝了相應的訓練設備,更新了機載電子系統,用以替代陳舊的轟教5、運教5、安-24和 安-26教練型。轟運教-7飛機于1998年4月開始研制,1999年4月26日首飛。1999年12月完成定型試飛。2000年2月18日設計定型 。[閱讀全文:]
摘要: 教練-11(代號:JL-11),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所屬洪都航空工業集團(簡稱:洪都公司)研發的新一代中級教練機。該機以洪都公司的K-8教練機為基礎,用中國產渦扇-11(代號:WS-11)代替烏克蘭AI-25TLK型渦扇發動機,并做了航電操控系統改進。教練-11已裝備中國空軍100架 。[閱讀全文:]
摘要: 雅克-11蘇/俄 雅克-11(Yak-11)是我國從蘇聯進口的首批飛機中的活塞式中級教練機,曾用代號“2號機”。單臺發動機,雙艙下單翼,后三點式起落架。雅克夫列夫設計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主要研制教練機,大戰爆發后轉為研制殲擊機。1945年首飛的雅克-3UTI(雅克-UTI),將發動機換成Ush-21以降低功率,其批量生產型被命名為雅克-11。前蘇聯共生產該型飛機共計3859架,此外捷克也制造了707架。1949年至1956年我國共進口雅克—11飛機331架,1974年最后17架雅克-11退役。[閱讀全文:]
摘要: 二次大戰以后,日本航空工業開始重建,主要為依靠引進技術,組裝美國飛機為主,1955年日本設計制造了第一款噴氣式飛機,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富士T-1高級教練機,1958年1月首飛,共生產了66架,一直使用到2006年。[閱讀全文:]
摘要: HJT-16原型機于1964年9月4日首飛,自1968年開始向印度交付Mk.I機型。Mk.IA的兩側機翼下各有一個掛載點,Mk.II每側有兩個。HJT-16各型教練機的生產量達到250架。[閱讀全文:]
摘要: VE-7是美國早期的雙翼飛機。 首飛于1917年,主要作為美國軍隊的雙座教練型飛機。 1922年,VE-7成為第一架從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閱讀全文:]
摘要: 斯巴達人飛機制造公司的NP型飛機,是20世紀40年代美國海軍專用的初級教練機。主要被用于訓練海軍預備役飛行學校的學生。其中就包括了后來的喬治·布什總統。[閱讀全文:]
摘要: BT-9是一種美式低翼單活塞發動機的初級教練機,在二戰期間服役于美陸軍航空團(USAAC)和其他盟國軍隊。 BT-14是在對機身,發動機等改進后高級版本,而NJ-1是美國海軍(USN)的命名。[閱讀全文:]
摘要: PT系列飛機,是美國瑞安(Ryan)航空公司于1939至1945年先后為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生產的系列雙座單發單翼教練機,綽號“補充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曾在美國海軍服役。[閱讀全文:]
摘要: 仙童公司自行研制的PT-19源自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新型教練機的需求,和老式教練機相比更適合培訓單翼飛行駕駛員。 1939年M-62完成了飛行測試,隨后于1940年開始進入批量生產并在同年年底正式服役,被正式命名為PT-19“康奈爾”。[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