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俄羅斯基洛夫級重型導彈巡洋艦由位于彼得堡市的波羅的海造船廠建造。這是一艘巨大的核動力艦艇,是二戰結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艦?;宸颍↘irov)級可以稱為“海上武庫”,艦載幾乎涵蓋所有海上作戰武器系統。提供艦隊防空和反潛,與敵方大型水面艦艇交戰,包括打擊大型航空母艦的能力。[閱讀全文:]
摘要: “考佩斯”號導彈巡洋艦是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由巴斯鋼鐵廠建造,1989年3月11日下水,1991年3月9日開始服役。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6年的伊拉克空襲、2001年阿富汗戰爭發射過“戰斧”導彈。2003年3月,參與發起了伊拉克戰爭對伊第一波攻擊。2013年12月,在中國南海海域執行針對中國航母遼寧艦的偵察任務,中國艦艇迫使“考彭斯”號轉向。 [閱讀全文:]
摘要: 萊昂納多·達·芬奇號(Leonardo Da Vinci)于1910年7月18日在熱那亞的奧德羅船廠開工,1911年10月14日下水,1913年5月17日完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1916年8月由于爆炸事故沉于塔蘭托港。1923年解體。[閱讀全文:]
摘要: 該艦按照《凡爾賽和約》的條款開始建造。根據條款的要求,德國軍艦在除了用于訓練及海岸防御外,不做其它用途,替代艦必須在軍艦其下水時間后20年才可動工建造。當時德國有一艘巡洋艦的下水時間超過20年,為此德國抓住這一好時機,建造一艘5,000噸級的巡洋艦,取名為:“Leipzig”。該艦采用建造中的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的設計圖紙,除了將兩個煙囪合為一個之外,其它性能都全部一樣。[閱讀全文:]
摘要: 平遠艦,是中國清朝福州船政局參考“超勇”與“濟遠”和法國設計建造的全鋼甲軍艦,同時是該廠第廿九號艦,亦為19世紀末中國造船工業的登峰之作,造價白銀524,000兩。平遠屬鋼殼巡洋艦, 吃水4.4米,航速達10.5節,管帶為李和。1894年參加黃海海戰,1895年在北洋水師投降后被日軍接收,編入日軍。于1904年日俄戰爭時在旅順對開海域觸雷沉沒。[閱讀全文:]
摘要: 馮·德·坦恩號(SMS Von der Tann)戰列巡洋艦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戰列巡洋艦,德國海軍一直將此類戰艦稱為重型巡洋艦(Heavy Cruiser)。與英國早期戰列巡洋艦以巡洋艦為作戰對象有所不同,德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一開始就確定了與對方同級別戰艦相抗衡的作戰目的,因此,該艦追求火力與防護力的平衡。主炮口徑280毫米雖然小于英國同類戰艦的12英寸口徑主炮,但其裝甲重量在整體排水量中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英國同類的戰列巡洋艦。其火炮配置和布局上與英國不倦級戰列巡洋艦很相似。艦體舯部主炮炮塔呈階梯狀布置在煙囪的兩側。艦體兩舷裝備較大口徑副炮。該艦是德國海軍第一次在大型主力戰艦上安裝蒸汽輪機組作為動力。[閱讀全文:]
摘要: 揚威艦合作開發中國英國 清政府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的巡洋艦,是超勇艦的姊妹艦。揚威艦于1881年7月15日建成,1881年11月22日駛抵大沽,加入北洋水師。中法戰爭期間,超勇、揚威兩艦曾會同南洋水師5艦南下增援福建水師,但被法國艦隊擊退。[閱讀全文:]
摘要: 超勇級合作開發中國英國 該級巡洋艦共有兩艘,分別是超勇艦和揚威艦,超勇艦及揚威艦是中國清朝北洋水師向外定購的最初兩艘巡洋艦。二艦均由英國“阿姆斯特朗”(Armstrong)所建(部份建造后來被外判與米切爾Mitchell 船廠),造價共65萬兩銀。同級戰艦還有一艘賣給智利,最后由日本購入,便是筑紫號。[閱讀全文:]